查看完整版本: 【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尘与土】【2】(完结)【征文冠军】

木凉乡 2018-2-21 22:20

作者的文采却是无可挑剔,通篇看完也让我有很大的触动,也许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见闻,总有种不真实感,但文学作品也许就是通过夸大、增强某种细节来达到传达作者思想的目的

master_fate 2018-2-23 21:42

哎呀原先没看,因为名字不是特吸引我。现在一看,果然是我错过了经典!:faint 不愧于评委们的评价,这真的是一本可以流传到后世的文章。我说不出什么,评委们的赞誉我也再重复了。我只能说,令人感动,惊心动魄。经典就是能挖出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尘与土确实做到了。我真的是被感动到了,我想也有很多人也被感动了,我们看完后都会想很多的东西。这样子作者的目的也达到了,我们也要恭喜作者了:excellence 。唉,语文不好,乱说些东西,自己看着都有点乱:wad37

bnmooo 2018-2-25 01:0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上厅行首 2018-3-1 14:24

我一直想找到关于农民工主题的文学作品来看来着,但是搜来搜去反而是报告文学调查研究居多,甚至连网文都没有!不成想竟然在色文当中看到一篇(大大哪来的自信在色文投稿,里面几乎没有色好伐!!!)。现在的现实就是如此,进城难进,回家不甘!看看那些干小姐的,回家待不多久就又得出来!花花世界,让你看一眼罢了,都说大上海街道都是用黄金铺的,不过是太虚幻境,进是进不去的,低头看尽是尘与土!

dodococo01 2018-3-2 01:09

两死一残。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读者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对作者而言,这是何等的呕心之作。这个差不多可以算作民工版的《悲惨世界》了。原本是尘与土,有了美好的愿望,可以脱离原来的境地,却终归回到尘与土,甚至还不如原来,消失了,损伤了。这是宿命吗?

ziyouo 2018-3-7 18:03

这篇不算性爱的性小说写的太伤感啊,

renli012 2018-3-28 21:48

文笔不错

特别喜欢作者通过周边环境的描述,暗示当时的气氛,感觉这种写法比直接描述心里活动更加高明而贴切。尤其是故事高潮发生之前的天空,室内陈设这种描述,配合女主角的衣着和动作,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赞一个,希望能在论坛里继续看到您的大作~

vagrant1005 2018-4-17 11:01

看完了,前面看的还算好,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嘛,最后的结局让人很是无语很久啊......

这是一部好的作品,整部作品从前面的欢快到压抑到最后的沉重,悲惨我觉得还是最后儿童老爸出去打工而自己又结婚生子,想来儿童的老爸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被欺压最后也有可能和老黄一样的命运,儿童的下一代呢就更难过了,父亲面目全非,家里全靠母亲,想来也不会快乐到哪去还会被其它孩子欺负,这样一家三代人,想想都觉得可怕。太写实了,当下ZG农村的一个小缩影
最后说一下对此好文的一些比较困惑的地方:
     按常理来说,农村出来的女子还是跟了男人的又深爱着的,肯定是比较传统的,虽然写了素琴有些喜欢别人欣赏她的容貌身材,但不代表着会随意和别人发生关系。文中说为了不让儿童(我想楼主的本意是这个吧)可以成为城里人的这个厂子倒闭,而从了富二代成为别人的玩物(毕竟从后面的拍照来看素琴也是认了),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楼主应该是想突出悲剧的产生而服务,但这个转移转的让人很生涩而且不解;
     还有就是素琴杀富二代这段也感觉有些怪异,以至于说听到儿童被富二代打而杀他,还不如说是富二代要抛弃她而杀他还更有合理性,毕竟没脸回家了嘛;再者这么个小鸟依人的人儿,真要动手杀人还能那么平静的去打电话,去跳楼,都不符合一个农村普通女人的特性。

129512 2018-5-15 15:30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占据人口多数的工农在现实被边缘化,被放逐,他们只能在快手里的底层、凋敝的农村、赤贫的下岗工人等面目返场。。
    想到了李敖在《北京法源寺》里面说的,“你同她好像是一块硬币,两人各占一面,她朝天的时候你就朝地、她朝上的时候你就朝下、她走运的时候你就倒霉,你生来就和她完全相反,但又被命运硬铸在一起,难解难分。如果同铸在一块硬币上的比喻恰当,那么,你和她正好一体两面,代表了你们那时代,如果没有了她那一面,这块硬币,也不能在市面上当一块钱用了。不错,虽然在市面上这块钱不能用了,但它变成了变体,在博物院和古董店里反倒更有价值。但那种价值只有博物院古董店的价值、是历史的价值,不是现实的价值、实用的价值。”

操,来这是追求小头充血的,但到头来确大头充血。。

batili 2018-6-16 17:16

很生活化的一篇文章,一切都能够在生活中,电视剧中找到故事的原型,变革的时代,人的心,人的欲望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冲击着原有的格局,有人能够坚守贫穷,坚守着本心吗?故事在拷问着每一个人

zyh0068 2019-1-30 00:23

大佬好厉害,行文简洁叙事清晰,单是这一点就够我学的了:excellence
通篇下来镜头感十足,让人读之仿佛来到了人物的身边。
前面很多朋友就故事背后和家国阶级进行了探讨,结合文章内容细品之下也是颇有感触。
可能每个人对社会的理解和与社会沟通的方式不同吧,虽然故事是好故事,文也是非常好的。
但我本人来说还是对最后所表达的思想不是很难接受,许是年龄小阅历浅?还是对这个社会有些期望的。
社会的发展自有其规律,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所谓的城里人也不过顺了几年而已。
而且城市穷人也不少,下岗的,失业的,打工的,混饭的。过于强调城乡差距反倒有些失真了。
因为我觉得真正拉大差距的其实还是资本和教育,而在这两点上着墨还是偏少的。
很多人总说什么机会少了,阶级固化。其实无非是给自己的不努力和无能找个借口罢了,自己不学习不钻研市场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反倒觉得自己是被“阶级”了,真是很可笑的一件事。
有一个很简单的佐证,身边的贫困人口是多了还是少了?生活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额,当然,就中国大陆而说。
我想答案很清楚吧。因为现实用真实的实际给出了答案,扪心自问谁也不能说咱大陆一天过的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的昏暗无出路吧?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鼓吹阶级固化呢?
我觉得也很简单,就是吃饱饭了以后良好的生活放大了这部分人的欲望。
“尔童”和“素琴”们是输给一个户口吗?
是输给了自己的欲望。
因为你在享受城市的时候,城市也在享受你。
而“享受”这种欲望才是最可怕的,一个想要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人,第一步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第二步就是要走出舒适区,第三步才是坚持。
“尔童”和“素琴”不过是进了一个厂子,就因为害怕失去厂子的环境这个舒适区,而抛弃了自己的要在一起的信念。
这个锅社会应该背吗?社会逼着所有人卖逼求荣了?逼着农村人必须跪舔城里人了?
说到底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坚持信念,勇于走出舒适区。
陶碧华丧夫后扔下孩子不管直接改嫁难不难?不比一瓶一瓶做辣酱强多了?
任正非被迫转业找个厂子去当技术员难不难?不比一家一家跑客户容易吗?
可他们不去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走出舒适区,能有老干妈,能有华为?
他们不是所谓的乡下人?
额,单纯是自己的观点,可能过激了,因为确实社会还是有很多阴暗面,但我的意思也很简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再次膜拜大佬文笔,星星眼学习~~

ljf123123sdo 2019-5-28 03:50

半夜三点半一个人安静地看完,太虐心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男女主多么相爱,想不到竟然是为了养肥了再杀!看到女主被拉法送回来就感觉要出事了,本来设定是物质上的出轨,到最后改成为了大义,迫于无奈,割了一刀轻一点的!但是还是很虐心!
而且这个题材写的还真的是我曾经的工作,我本人做五金行业手机配件等五金件,从一开始的cnc操机员,爬到调机技术员,再为了了解全制成转品质去做测量员,玩三坐标,再做dqe,sqe男女主的工作岗位这些都是我经历过或者非常了解的岗位,看完以后闭着眼睛,想起了一路走来遇到的贵人,当然更多的是数不尽的血泪史和心酸!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和这篇文章贴合度最高的读者了!除了没有女主和那些虐心的桥段之外!
我相信物质可以改变一个人,也亲身经历过!但紫领大佬以这样贴合自身实际的方式写出来还是看的非常心塞!,赔我眼泪!心在滴血!

konpokuyoumu 2020-11-30 17:56

看完了,哭了,难受,作者大大文笔真好,让我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开始是男主是为了努力成为城市人而努力,女主也跟着一起,后面男主通过努力和机遇成为了一个技术员,女主也因为努力和机遇成为了一个不在流水线干的人,好像已经开始脱离农村人的身份?但是思想上总感觉比不上,到这里感觉男主女主的日子蒸蒸日上,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但突如其来的张长春威胁女主,把这都打破了,男主开始认为,女主选择了更好的生活,获得了幸福,自己也获得了幸福,但后面发现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然后去找张长春被打,剧情到这其实我感觉已经很难受了,但还是忍着继续看下去,到最后女主跳楼。男主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我哭了。太虐了到后面
果然悲剧反而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
这或许也就是拿到冠军的原因
如果一直平淡反而有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成绩?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评论,写的不好见谅

[[i] 本帖最后由 konpokuyoumu 于 2020-11-30 09:58(GMT0) 编辑 [/i]]

wokankansis 2021-3-26 19:05

看完了这篇文章,实在是虐心,忍不住说几句。大佬的文章以艺术加工的方式描绘了社会中让人想要忘却的,与政府主旋律所相左的,直击人心的惨淡人生。无论是着重刻画的最底层的低学识劳动者,还是寥寥几笔提及的大学知识群体,亦或是基于特权和原罪的权贵,都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从而引起共鸣。因为网络和民智提高以及政府维稳的原因,整体来说最底层物质层面与过去相比好了些。但仍有人还在苦苦遥望新闻联播里的美好蓝图。读完该文,默默心塞,默默审视前程。

音尘绝 2023-11-16 17:53

现实中的很多惨剧可能比作者写得还要残酷,评论区怎么还有读者仿佛活在无菌培养罐儿里呢。

天朝这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是以什么为代价的,然后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被什么人占有了绝大多数,这个问题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这几年使问题发展得越发严重。

几亿农民工创造了经济的腾飞,但是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被欠薪,工伤得不到足额补偿,年老了一身病(比如几乎没治的尘肺),身上留下残疾或者直接遇难(比如层出不穷的矿难),而有权/有钱的恶人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只要保护伞没事儿一般就可以屹立不倒(唐山打人事件如果不闹大会处理吗)。

读罢此文欣慰的是还有作者老师这样的人为底层人民发声,悲伤的是几年前的文章读了仿佛还发生在现在,联想富士康工人的悲惨待遇,唯有一声叹息。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尘与土】【2】(完结)【征文冠军】